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建工作
视力保护色: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日期:2020-12-14 字号:[ ]

编者按:12月3日,国家文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召开,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以来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收获和体会。本报刊发部分与会代表发言内容。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玉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批示,系统回答了关于做好文物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资源特殊重要价值、文物工作规律、文物工作目标、文物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系统谋划,为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等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内涵相通、逻辑相联,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的强大遵循、坚强引领。新时代赋予文物工作新使命新任务,文物事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健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长效机制,完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加强梳理、研究、阐释,确保及时深入、落实落细,以贯彻落实的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彰显初心使命。二是担当作为推进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地落细、开花结果,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尽快出台博物馆改革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鼓励和规范民间收藏文物等文件并作出贯彻落实,做好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并逐步推广。对标建党100周年重要节点,加快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在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重大保护展示项目、主题宣传传播活动等方面交出让党中央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革命文物答卷。三是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系统观念,突出新发展理念,做好国家文物“十四五”编制后续各项工作,做好与上位规划、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地方文物规划的统筹衔接。健全规划实施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四是践行弘扬“莫高精神”。多措并举加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专业研究机构和基层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文物部门本领和能力,切实做到守土有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加强文物领域基础科学研究、拓展前沿科技应用,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传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创建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始终。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  陈  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站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的战略高度,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至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依据内容主要分以下五类,其中:阐释文物价值类6件,提升文物保护治理能力类23件,加强文物安全类7件,深化文物交流合作类16件,其他类12件。国家文物局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批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领会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和理论价值,转化为指导文物工作的基本遵循,不断把贯彻落实引向深入,取得了一定工作进展:在阐释文物价值方面,制定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成果推广使用工作方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实施;在提升文物保护治理能力方面,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文物管理机构编制和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文博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与相关部委联合印发资金管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长城保护、博物馆等规范文件,不断健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抓紧内蒙古武安州辽塔保护整改;在加强文物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安全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检查、督察,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行动,加大文物遥感执法监测力度;在深化文物交流合作方面,制定《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意见》,建立中外合作考古总结评价机制,积极研究将援外考古纳入我国援外工作体系,继续推动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考古项目,有序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建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部际协调机制。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  闫亚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而系统。既高屋建瓴,又务实笃行,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文物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保司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引领,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坚持举一反三,全面查找批示所涉及领域存在的问题,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认识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性和所面临保护问题的普遍性,部署全面开展石窟寺保存状况和风险调查,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和实行游客承载量公告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编制石窟寺保护“十四五”规划,推动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计划性,切实提升石窟寺保护管理能力水平。推动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继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编制考古工作“十四五”规划,并联合北大共建“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进一步增强揭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能力水平。始终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规范申报管理工作,以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利用整体评估为抓手,督促地方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建设,出台相关规定,提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名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深刻把握了文物工作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我们做好文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北京市文物局坚持把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深入学习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必须立足“两个大局”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短板同在的角度,深刻认识文物工作的历史使命、根本任务和现实状况,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总体思路,搭起首都文博事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四梁八柱,确保规划科学精准、富于成效;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专责机构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坚持夯实基础,与高校合作共建长城、大运河、永定河文化研究院和北京古建筑研究院,与驻京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创新能力孵化,助推文博人才快速成长。首都文博领域广大党员干部将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各项工作要求,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拿出真招实招,使出拼劲闯劲,以奔跑的姿态前行,以决战的状态实干,全力推动新时代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谭  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文物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发展新时代文物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给局属事业单位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当前局直属事业单位的主责定位、主业拓展、体制优化、机制创新、履职能力、人才队伍等都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系统考虑局属事业单位的转型发展,推进局系统供给侧结构改革,把局属事业单位作为提供特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主体来定位、来强化,建设成为局机关履职尽责的“参谋”和“助手”。中国交流中心作为承担文物对外交流主责、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重任的专业机构,主动转型、积极作为。在继续做好传统馆藏文物展览交流的同时,着力加强文化遗产、古代建筑、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展示传播,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紧扣党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需求和局党组决策部署,服务文化外交大局,围绕展览主责主业提升策展能力水平,拓展国际国内文物交流渠道路径和传播效能,推进文创、文旅业务探索实践,谋划从办展事务性文博机构转变为聚焦文明交流互鉴领域的探索性、创造性、实践性文博科研机构,不断提高中心研究能力、增强咨询实力、打造智库品牌,努力做推动文物交流事业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助推者和守护者。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副处长  焦丽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就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研究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从主动服务国家大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出发,持续深化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强化统筹规划,协调22个中央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关于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出台,基本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与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出台文件,推动文教结合、馆校合作,以及非国有博物馆和文物备案管理。三是强化质量评价,修订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及指标,为博物馆争取地方政策和财政支持,职称评聘提供了有力依据。四是强化引领示范,连续六年组织实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活动,其评价结果已被列入文明城市创建重要评价指标。五是强化跨界融合,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创新博物馆数字传播方式。今年疫情期间,指导各地博物馆集中推出在线展览2000余项,丰富居家隔离生活。我们始终将党中央关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贯穿到博物馆规划布局、治理改革、制度建设,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所长、研究馆员  李  黎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汇报近期在全国石窟寺保护利用方面的工作情况。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我们组织了全国石窟寺调查专项工作,组建了全国石窟调查工作组,专班负责石窟寺保护、调查、规划等任务,对全国除黑龙江、上海和港澳台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余处石窟及摩崖造像的进行调查。目前整体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国组建了近150支调查队伍、近2000人开展调查工作。其中陕西、新疆(76处)、四川(68处)、重庆(80%)、河北、河南(25处)、甘肃、山东、山西(16处)、贵州(6处)等地现场调查工作推进较快。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科研机构、高校、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30余家参与起草《石窟寺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中国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寺稳定性预测与加固技术”项目、安岳石窟8处危岩体抢险加固以及石窟寺安防文物保护技术要求等项目稳步推进中。通过摸底调查和规划编制前期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中小型石窟保存状况差、基础薄弱、管理水平欠缺等问题十分突出。建议尽快建立、完善专业的石窟管理机构,防止险情的进一步扩大;针对中小型石窟保护基础薄弱的问题,实施一批中小型石窟的保护示范项目,加快全国范围内中小型石窟的抢救;针对石窟寺病害检测与岩体稳定性监测、水害和风化等共性问题,布设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基础研究课题和重点示范工程,集中优势攻克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难题,并以此为契机,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青年人才和研究团队、提升整体保护的科学水平和应用水平。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