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视力保护色:
一件不同寻常的干粮袋
日期:2020-10-26 字号:[ ]

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抗美援朝时期的干粮袋,它是由许昌市退休干部郭庆新先生捐赠的。纵21.6厘米,横15厘米。用白色粗布缝制而成,袋子正、背面分别工工整整地绣着红色的“抗美援朝”和蓝色的“保家卫国”八个大字,束口的带子由于年久已不复存在。

干粮袋正面

干粮袋背面

一件普普通通,捧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它分量的干粮袋,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这要从它的一次特殊经历说起。

1950年,美帝国主义纠集多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攻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朝鲜,并不顾中国人民的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中国安东(今丹东)等地,企图一举消灭朝鲜之后,进而入侵中国。毛主席和党中央识破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果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1月4日,中国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在全国范围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并成立了抗美援朝总会,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就在全国掀起。全国人民广泛开展支援志愿军的活动,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这时,许昌地区已经完成了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任务,广大群众刚刚享受到革命胜利的果实,美帝国主义想要灭亡中国,我们坚决不答应!为了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许昌地区培训宣传员1000多名,利用广播、墙报、漫画、黑板报、标语、歌舞、快板、腰鼓、秧歌、高跷等多种形式,甚至在签订的合同书上也不忘记宣传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笔者在许昌民间收藏爱好者家里看到许昌市公营新昌铁工厂与德顺祥号签订的一份制作铁托压板合同,左上角加盖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红色印章。许昌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不同的形式支持抗美援朝,“不在前线当战斗英雄,就要在后方当劳动模范”。他们以“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子弹,消灭一个生产事故就是消灭一个敌人”作为行动口号,把生产任务当作战斗任务。

许昌地区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1951年1月,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抗美援朝动员,适龄青年自愿参军的热潮高涨,唯恐自己的体检不合格,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夫、爷送孙、兄弟相送自愿报名参军的壮观场面。经过23天的动员,入伍新兵达到7700人,当时正在禹县(今禹州市)读中学的郭庆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成为一名新兵。这批新兵一部分直接补给到野战部队,另一部分则组建成一个新兵训练团,名字叫“暂编第四团”,住在许昌县(今建安区)西边的常店、长村张、灵井等镇,由许昌军分区直接管理,集中训练。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全团战士开赴前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郭庆新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通信兵。从许昌出发前,许昌县工人积极捐献慰问品,有的做干粮袋,有的做军鞋,有的写慰问信交给政府,希望送到前方战士手中。这件干粮袋就是郭庆新从许昌出发赴朝鲜战场时收到的慰问品。

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干粮袋,关键时刻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郭庆新老人回忆,在朝鲜马良山一次战斗中,他们一个排的战士死守在山头,被敌人切断了食物供给,战士们凭着干粮袋里的小米硬是一把米一把雪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最终迎来了战斗的胜利。

更传奇的是,在朝鲜石边里的一次战斗中,郭庆新受命往营部送信,正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走,突然面前窜出一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兵。他的枪在背上挎着,一时来不及取下,情急之下顺手从腰间拔下干粮袋,举过头顶,用生硬的英语厉声喊道:hands up!那个美国兵没弄明白,以为是啥新式武器,就乖乖地跪在地上,缴械投降了。郭庆新端起枪把美国兵押送到营部,因此,还荣立了三等功。他说那个美国兵应该感谢这个干粮袋,要不是被我抓到,他一定会被我志愿军打死或者饿死、冻死在冬天寒冷的朝鲜。

随着时光的流逝,50多年后和郭庆新在一起当通信员的老乡回许昌省亲,他们相见时已不敢相认,郭庆新说起干粮袋的事情,战友们立马就想起大名鼎鼎的郭庆新。可见当时以干粮袋抓获美国兵的事迹影响之大。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这个干粮袋跟着郭庆新由北到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用这个干粮袋装过针线,装过许多心仪的小物件,还装过许许多多的人生回忆。为了使它得到更好的保管,他精心摄制了一张照片,装在镜框里,高高地挂在墙上,始终把它作为最珍贵的记忆收藏。

前几年,当郭庆新老人得知许昌博物馆正在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时,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干粮袋。

(陈文利 ;《中国文物报》2017年11月14日第8版)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