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基层文博人 | 梁奕建:长兴文博工作的“明白人”
日期:2020-01-21 字号:[ ]

  长兴县,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这里与安徽省广德县、江苏省宜兴市接壤,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革命老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但长兴的文博工作底子薄弱。幸好有一位同志来到这里,带领同事们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经过艰苦奋斗,使长兴文博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就是梁奕建。

梁奕建在为文保志愿者讲长兴历史


坚守信念,赓续新四军红色基因


  1994年4月4日,梁奕建担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馆长。
  当时正是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地处偏远山村的纪念馆缺经费、缺人手,一个馆,四个人,14000元经费,186件文物,停电话,点蜡烛。面对困难怎么办?
  徜徉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战史中,梁奕建饱含深情地对同事们说:“纪念馆工作人员是新四军抗战史的研究者、传播者,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践行者!新四军当年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

  任职10年间,梁奕建跑遍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曾经战斗过的每一个区域,走访了北京、南京、浙江、上海、安徽有关老首长、老战士、老房东、老民兵,征集革命文物近400件、历史照片50多帧以及大量史料、回忆录。
  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在冬季最冷的时节,顶着凛冽的寒风,梁奕建和同事一起走访全县313位烈士的家属、亲人,走遍在长兴大地上的所有烈士墓、纪念地,征集烈士遗物37件、烈士照片12帧,同时拍摄了大量珍贵史迹图片。
  1996年5月,梁奕建得知粟裕将军曾经使用过的一件四方桌保存在白岘乡一位村民家中,而这位村民正好是当年与粟司令相识的长工侯阿苟的弟弟。于是,他找到了侯阿苟,请他帮忙。侯老见他脚上有伤还在工作,感动地说:“梁馆长像当年的新四军,轻伤不下火线,这个忙我帮。”当日,他们开着三轮车将四方桌征集入藏。
  长兴保存有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苏浙公学、苏南区行政公署、兵工厂、后方医院等旧址18幢,分布在方圆60平方公里的山区中,大部分是民宅,年久失修,征用、维修需要大量经费。
  梁奕建说:“没钱办不了事,等有钱再办就来不及了!”于是,他一边骑着自行车走访旧址房东,倾听群众呼声,争取群众像当年支持新四军打胜仗一样,支持革命旧址保护;一边打报告、找领导、寻部门,筹措资金,抢救濒临倒塌的旧址。
  1997年3月至4月,通过梁奕建倡导的“看在新四军面上,看在粟司令面上”极具感染力的工作方式,成功征用了1400平方米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沈家大院),搬迁农户14户,同年投资22万元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为以后的征用、维修开了个好头。为此,浙江卫视国际部拍摄了大型纪录片,叶飞副委员长题写《四月》片名。
  面对纪念馆门庭冷落,梁奕建提出“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苏浙皖边!”“把展览送到新四军苏浙军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994年7月,他自筹经费、自己制作新开辟《军区首长生平》《长兴抗日烽火》《历史见证》《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展厅500平方米。11月,自行策划、设计、制作一套《浙西丰碑》图片送展下乡。
  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经费保证,每天跑一个乡镇困难重重。梁奕建对一起下乡的同事章志敏说:“要有地位,必须要有作为。我们要把铁的新四军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学生心坎里,来提高纪念馆的知名度、美誉度。”
  在近半年间,他们肩扛、车拉,风里来、雨里去,吃在乡下、住在农家,每天讲解六七场,跑遍了长兴、安吉等60多个乡镇100多个单位、学校,行程三千里,教育十万人,被誉为“爱国主义大篷车”。
  此后,“大篷车”年年行进,《浙西丰碑》《新四军在浙西》《铁的新四军》开到湖州、南浔、德清、绍兴、广德、杭州、嘉兴,开进了大上海。2005年6月28日,《铁的新四军》在上海黄浦区图书馆展出一个月,线上线下刮起来自长兴的“红色风暴”。
  缺少经费,梁奕建带头开展增收节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纪念馆所有的展览都是他亲自策划、编写、拍摄、设计、制作,不但不拿一分钱补贴,有时还自己往里垫钱。1996年“七一”前夕,县委书记来纪念馆看到他自行制作的“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模拟沙盘时,非常赞赏,特批拨款一万元补充纪念馆经费不足。
  为了创收,梁奕建还带领同事上山挖树桩,种盆景。那时没有手机,他与同事约定,馆里有事,就用门前的红旗打信号。 

  梁奕建以馆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
  1994年4月至2003年7月,他连续10年每年上班均在356天以上,其中有一年达到362天,且每年有半年以上坚持夜间值班。
  这10年的除夕夜,为了让单位同事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梁奕建都是在纪念馆过的,每当新年钟声响起,乡下爆竹烟花飞舞,为了保证革命旧址的安全,他和爱人一起拿着手电筒一遍又一遍巡逻着,守望着。
  湖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永昊很受感动,来馆看望时写下赠言:“向革命前辈学习,向纪念馆工作人员学习。”以后开会只要陈部长看到梁奕建坐在下面,都要过去握手问好。


勇于担当,为了明天保护好昨天

  

  1999年12月24日,县里决定博物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合二为一,梁奕建任馆长。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梁奕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梁奕建担任县博物馆馆长近13年,正逢我国各项基本建设全面推进,长兴每年涉及文物保护、野外考古项目此起彼伏。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有7个考古队在长兴同时开展田野考古。他每天要来往于工地之间,既当“消防员”,又当“勤务兵”,协调、保障、发掘、保护样样都干。13年中他参与组织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53项,出土文物两万多件,其中两个项目入围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他常说:“文物存在是必然的,发现是偶然的,我们必须把握好偶然机会,让必然永存。为了明天保护好昨天。”

  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梁奕建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工程未动,文保先行”,工程立项,文物保护“前置”;二是“跟踪巡查,召之即到”,建立馆所、业主、志愿者立体跟踪机制,随时把控突发事件;三是“插牌警示,守护底线”,针对突发事件,树立文物保护警示标志,发出公函,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四是“科学发掘,依规有序”,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组织有资质人员实施考古;五是“信息畅通,良性循环”,即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考古信息,争取理解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梁奕建说:“做古建保护眼睛向上,做地下考古眼睛朝下。”
  2005年3月23日,他下乡经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林城段,在车上意外发现江家山台地上有红烧土迹象,这是先前调查未被发现的,下车一查看,发现大量崧泽文化和少量马家浜文化时期器物残片散落。他当即向施工人员出示工作证,要求立即停止施工。随后第一时间向县、省文物部门报告,并与当地文化站站长、镇文物保护志愿者取得联系,安排好在考古队进场前的现场看护工作。
  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一批马家浜至崧泽文化时期珍贵文物,其中马家浜文化的石环型器,崧泽文化的组合形石犁、双勾线图徽陶纺轮等均为同类型文化遗址首次发现。尤其是大量马家浜文化木器的发现,引起中日韩考古专家的关注。

   2012年4月19日午夜,公安部门突然打来电话:“石泉一座古墓葬被人为破坏,请速派人现场指导。”正在养病的梁奕建二话没说赶到现场,拿着手电在墓穴中进行勘查,并与公安部门一道安排保护现场。第二天组织专业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清理,出土哥窑瓷器贯耳瓶、三足炉两件国宝级文物。6月19日,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会长王莉英等来到长兴鉴赏哥窑瓷器。专家说,如果不是博物馆同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也许这两件稀世珍宝就不会与我们相见了。

  考古艰辛,文物保护更困难。
  2003年3月,县政府计划在台基山遗址区域内开发房地产项目。梁奕建得到这一信息后,想方设法找到县委主要领导陈述自己的意见,为保护台基山遗址,建议取消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文化遗址公园。谁知没几天台基山开发项目竟上了政府建设项目例会,建设部门与文物部门意见相左。一个赚钱,一个花钱,文物部门处于弱势。
  保!——是一名文物工作者应有的担当。梁奕建一次又一次找相关领导,给大家讲文物保护法,讲一个城市中有一处古文化遗址的价值,介绍日本琵琶湖遗址公园保护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县委主要领导最后指示“请与文物部门合作把台基山遗址建设成遗址公园,通过时光隧道,展示长兴悠久历史。”古文化遗址保下来了,梁奕建如释重负。2004年5月,浙江省文物局主要领导考察台基山遗址公园时说:“台基山遗址公园建设,有效地保护地下文物,功德无量。”
  2006年春,长兴实施“四大名山”建设,位于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山古城遗址中心附属文物城山教寺被列入改造计划,县委主要领导提出对古寺院进行重建,建筑由硬山顶改为重檐顶。有好心人提醒梁奕建:主要领导已经定了,你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为了文物保护你得罪领导够多了。领导见到你是爱悠悠,恨悠悠。
  经过几天思想斗争,梁奕建决定向新四军学习,采取迂回战术。他找到承接项目的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阐述自己的观点,请求设计方更改方案,并实事求是地向政府说明古建筑文物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发挥东南大学名校权威性,说服领导改变初衷。否则,自己宁可丢掉工作,也将继续抗争。设计单位见文物部门有节有理,态度又如此坚决,决定采纳他的意见。梁奕建还经常远涉30多公里登上城山巡查,向相关人员宣传文物保护法。最后古寺院总算保了下来。2013年5月,城山古城遗址(含城山教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


  县级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000年长兴县博物馆只有6个编制,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既要承担馆内保护、研究、宣传工作,又要承担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看护、维修、调查、抢救性考古工作,没有“万精油”的本领是难于应付的。
  梁奕建经常说:“做文物工作我是半路出家,只有靠以勤补拙。真正做到外行面前是内行,内行面前不外行。”从走进博物馆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见一学一,循序渐进,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提高的机会。8年间,他的职称实现了由中级向副高到正高的飞跃,成为长兴文博工作的行家里手。

  2002年10月,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张森水先生带队对浙江省西苕溪流域进行旧石器专题考古调查,梁奕建全程陪同,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旧石器考古调查基本技能,成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懂旧石器”的一员。调查完成后张森水先生感叹道:“有的馆长是当馆长,而梁馆长是做馆长。”
  迄今长兴已发现旧石器遗址59处,其中三分之二是梁奕建在周六、周日或下乡时发现的。
  2004年3月20日,梁奕建带队对杭长高速公路长兴段进行施工前文物调查。上午没有收获。午餐后,他凭着日常积累,觉得七里亭网纹红土层“有故事”,建议大家复查。一起调查的同事笑他,梁馆长被旧石器迷住了。他再次来到现场,在4米多高的剖面上反复寻找,一小时后,终于发现一件精美的燧石刮削器,由此七里亭遗址被确认。
  经过科学发掘,证明七里亭是浙江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地,迄今达100万年。2007年3月16日,七里亭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考古领队徐新民说:“没有梁馆长的坚持与努力,就不可能发现七里亭遗址,也就没有后来的浙江人类历史100万年。”

七里亭遗址发现的第一件燧石刮削器


  2007年9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兴县野外实地调查全面展开。作为普查队队长,梁奕建信守“是领头雁,就得带头飞”,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记录、认知、测量、摄影、绘图样样都干,始终工作在文物普查第一线。3年间,他跑遍全县251个行政村(居民区),在地毯式调查中登录的1210处文物点中,他参与了百分之九十文物点的现场登录。
  梁奕建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提出的“八个结合”在浙江省“三普”工作中作为典型推广,即文物普查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教育、文物征集、提高职工素质、文物保护、建立业余文保员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上级专家辅导相结合。2008年3月25日,浙江省“三普”工作现场会在长兴召开,10月24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2家中央主流媒体到长兴采访“三普”工作。2010年5月31日,长兴“三普”工作通过国家“三普”办公室验收,成为浙江省首个通过验收单位。县文物普查队也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特殊贡献先进集体。新发现登录的文物后来1处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升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龙山窑址中的荆竹关窑址被评为2008年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活动,共收到600位作者的近700篇投稿,最后218位作者的205篇征文获得优秀奖,受邀到北京出席颁奖仪式的获奖作者代表只有两位。2009年9月29日,“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征文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颁奖仪式在北京国子监举行,梁奕建站在了领奖台上。 


退职不退责,守望者一直在路上


  2012年7月,因年龄限定,梁奕建从馆长岗位上退下来。但他退职不退责,专业指导、展览策划、研究、著书、授课,忙得不亦乐乎。
  2013年,浙江省启动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梁奕建被聘请为县文化礼堂建设总顾问。他以文物工作者特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出文化礼堂建设要挖掘地方历史,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建议,得到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的认同,于是形成村村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泗安镇长潮岕村是中共长兴县委第一会议召开地,长兴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发源地,抗战时期支前参战的根据地,三位地下党员、农会干部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2013年、2019年,梁奕建先后两次来到这里,为这个村文化礼堂策划了《红色山村》主题展,历史调查研究、编写展示大纲、征集相关展品、策划陈列方案、辅导接待讲解,梁奕建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主题教育期间,小小山村成为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村书记说:“《红色山村》是梁馆长一手做出来的”。

梁奕建在长潮岕村讲解


  2015年是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70周年,纪念馆刚上任的秦桂芹馆长邀请老馆长出山,帮助编写陈列大纲、指导改陈。“只要是新四军的事,我一定干!”梁奕建欣然接受。三个月时间,起早贪黑,不拿任何补贴,终于完成任务。新增的《红色标杆》(廉政专题展览)将军、母亲、英雄、战士和誓言5个主题创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6年6月,展览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授课是梁奕建退职后一项重要工作。纪念馆开办专题党课,经常邀请他去授课。每次他都自己开车30公里赶到现场,从不迟到。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要求,他总是不断调整讲课内容。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苛刻的标准,课上如无人动容,课后无人上前交流,视为不合格。2019年6月,杭州乔司监狱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第一批学员到纪念馆参观,听他讲课后,领导当场决定后续四批都邀请他讲。后来,监狱党委还特别邀请他到监狱为3000多名服刑人员讲了一堂革命传统课,消息传开,南湖监狱、长湖监狱纷纷效仿。

梁奕建在上“不忘初心”主题党课


  著书也是梁奕建近几年特别忙碌的事,7年间他先后策划出版了《走读夹浦》《心语成像》,主编出版了《紫玉金砂》《镌石印痕》《匠心生辉》。退休前,他用了3年时间编写完成了25万字的《长兴文物志》。梁奕建说:“用文字、影像记录当下,传给后人,是与文物工作为了明天保护好昨天一脉相承的。”
  2019年10月22日,是梁奕建在职上岗最后一天。这天,他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专注地编写着《长兴县文物志》。临近下班,接到通知,国家卫计委青干班一批学员要来参观,这时正好讲解员都忙着,梁奕建就主动上岗讲解。下班铃响,讲解也正好结束,临别时学员们才知道这是老馆长的最后一班岗,纷纷上前和他握手表示谢意,梁奕建笑着说:“要感谢大家,是你们给我创造这么有意义的机会,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李思特)


>>>往期回顾

基层文博人 | 孙德民:只要我的心脏能跳就要为文博付出 

责任编辑:赵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