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处国保都是一座丰碑,她闪烁着共和国的风采,铭刻着共和国的历史。
透过国保看国史。
一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凯歌行进的新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照片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闫晓艳提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其早期建筑为一五时期苏联援建,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业建筑风格带有鲜明的苏联时代风貌,民用住宅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201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蕴含着老一辈汽车人的精神,代表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也从零基础发展至每年产销近300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创造了全球汽车发展史的奇迹。
天路见证中国交通事业腾飞


照片由青海省文物局提供
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建于1954年4月,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是一座两层砖瓦结构的小楼,当年修筑青藏公路总负责人慕生忠将军的办公所在地,所以又被称为“将军楼”。将军楼是戈壁上方圆千里之内矗立起来的第一座楼房,包括主楼(办公楼)、副楼(生活楼)、大门三个组成部分。
2007年7月,历经了两年设计和筹备,格尔木市开工建设了占地总面积81943平方米的将军楼主题公园。目前,主题公园已成为格尔木市集城市园林建设、历史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城市新景观。
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楼是早期格尔木市的标志性建筑,记录了格尔木市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更是蕴含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青藏公路筑路人艰苦创业的动人史篇。
将军楼铭刻了来路艰辛,见证了70年交通巨变、挺起泱泱大国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腾飞康庄大道、奋力迈向交通强国的奋进步伐!
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地


照片由江西省文物局提供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生产车间旧址位于南昌洪都集团公司,由意大利工程师设计,于1936年建成,当时名为“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后更名为洪都机械厂。1954年,在该车间生产的第一架国产飞机“雅克18”初级教练机试飞成功。该车间保存完好,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平面呈正八边形,总占地面积5876平方米,上下两层,另外在第二层上部还有一小层八角形采光顶,故又被称为“八角亭”。
作为一个有较长历史的飞机生产车间,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生产车间旧址是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留下的一处工业文化遗产,它的车间建筑、机器设备及周边空间是中国代表性的航空工业史迹,具有重要的世界工业文明遗产价值。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架国产飞机“雅克18”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决定性、历史性的一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生产车间旧址作为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的良好开端,70年来,伴随着航空器动力引擎的澎湃声音,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以及向航空强国迈进的奋斗征程。
“两弹”在这里研制



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基地1957年下半年选址,1959年开始建设,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建设初期为1170平方公里)。有十八个厂区(甲区)、四个生活区(乙区),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基地对外称“二二一厂”、“青海矿区”等。基地成立以来,经过数万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的艰苦努力、多次试验,研制生产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分别于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87年,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移,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二二一厂的决定。这个昔日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基地,完成了它的特殊历史使命。1993年起,海北藏族自治州委、政府等机关相继迁入基地,正式命名为“西海镇”。
2001年,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数以万计的开拓者在荒漠戈壁镌刻了奋斗历程,开启了我国核工业的艰难起步。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为我国的“两弹”研制树立了一座丰碑,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我国在核能领域的发展正在和世界同步。70年间,几代核工业人的奋斗接力成就了中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之路。
一桥飞架 天堑畅通


照片由南京市文物局提供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建设8年,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67年8月22日竣工。
南京长江大桥是自力更生的典范,是我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被称为“争气桥”。
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苏联援助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成南京长江大桥,再到当今不断涌现的“桥梁奇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桥梁建设不断突破世界“建桥禁区”,取得公路、铁路桥梁总量超过百万座的骄人成绩,成长为靓丽的“国家名片”,带动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腾飞,更极大助力着世界桥梁事业的进步。(游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