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保护好革命文物,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状态的基础。
革命遗址许多为土木结构、大多超过其使用寿命、不动产产权归属多样等因素,大量的革命遗址已到了必须进行抢救性维修的地步,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巨大而艰巨。文化文物部门应及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人,加强日常管理,尤其是防止火灾、盗窃等事故发生,确保文物安全;对革命文物维修工程,要严抓项目质量,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规范程序,严格质量管理和过程监管,严抓项目质量;要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和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等要求进行施工;要充实专业队伍,鼓励有资质、信誉良好的相关企业参与文保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不断增强文保专业队伍力量;要严格资金监管,严格做到专款专用、规范使用,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丰富的革命文物见证着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千千万万的革命英烈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蕴含着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首先要发掘革命文物的深刻精神实质。汲取革命文物内含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继承他们为之奋斗献身的伟大理想和高尚情操。
革命文物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安全利用、健康利用、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让文物充分发挥其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让文物“活起来”。 要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简朴节约、庄重严肃,建设修缮好纪念设施,完善展陈内容,加强文物史料征集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载体手段,不断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要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全方位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通过微展览、微党课、微访谈、微视频和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平台,浓厚学习氛围,努力把革命文物点建设成为文化殿堂、生态景区和精神家园。(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