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五四现场”展览在北大红楼开幕。
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民族利益遭遇重大危机,北京爆发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很快席卷全国,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罢课、罢市和罢工运动发生,震动中外,影响深远,史称“五四事件”或“五四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他要求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其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并要求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和保护。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推出“五四现场”展览,在五四运动最重要的见证物北大红楼展出。展览所选文物资料、照片和绘画作品,起自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终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叙述运动过程,再现时代面貌。
展览分成“五四事件”、“运动扩大”“学生大逮捕”“运动高潮”“拒签和约”五部分,展出图片180幅,展品10件,处处体现“现场感”。在“五四事件”部分,展览展出数张五四游行路线上100年前的老北京照片,把观众带回五四当日游行现场。在“学生大逮捕”部分,展览展出了美国摄影家西德尼·甘博拍摄的相关18张照片,细致呈现出六三运动的面貌。所有展品均与“五四”同龄。其中北京学生联合会出版的《救国》报,创刊号出版于1919年5月14日,5月23日停刊,一共出版5期,此次展览展出了第3、4期。由《新青年》同人编辑的《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期间非常重要的刊物,对五四游行和六三学生大逮捕均有详细报道,对五四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次展览展出5期。
展览将持续到6月9日。(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