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佳作选登
不辱使命 守土尽责 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北文物保护工作综述
日期:2019-11-20 字号:[ ]

  二百万年前,东方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文明印迹;五千年前,三祖涿鹿开华夏,留下了千古绝唱;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大地,慷慨悲歌故事多;七十年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岁月沧桑,西倚太行、东临渤海的河北大地,承载着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文保部门不辱使命、守土尽责,筚路蓝缕、保护利用,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风雨70年,河北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一处处的文化遗迹呈现在世人眼前,华夏文明多了载体;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获得保护和研究,悠久的历史得到还原。

  风雨70年,河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得到共享!


重大考古
结出累累硕果

  “满城发现古代墓葬啦!”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满城陵山施工时,偶然发现了沉睡两千多年的古墓葬。中央和河北考古人员迅速组成联合考古队,展开考古发掘工作。

  经发掘证实,两座墓分别是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出土珍贵文物随葬品近万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和制作精巧的长信灯、错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这一发现,敲开了汉代的大门,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70年来,河北考古成绩斐然。像满城汉墓这样的重大考古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1978年6月,平山中山王墓等战国墓葬30余座及部分城址先后被发掘,出土“兆域图”等文物19000余件。1981年又对中山国都城址进行大面积调查和铲探,发现战国墓葬800余座,清理7座和6号王陵二座车马坑,出土文物219件。

  1985年至1988年,国家和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发掘武安磁山遗址,共揭露遗址面积5247平方米,清理灰坑等遗迹330余个,出土遗物2642件。其文化内涵具有明显的特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引起考古学术界高度重视。

  1998年,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马鞍山遗址,发掘面积150平方米,墓葬40余座,获得一批新石器早期的遗物有:细石器、装饰品、动物遗骨和10余片陶片。经香港中文大学热释光年代测定,发掘出土陶片的年代距今11700年,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北方出土的最早的陶片,为研究早期人类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1月份,临漳县文物局接到报警电话,称临漳县某地有盗掘文物的痕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对这个遗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邺城遗址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文物专家表示,这次发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年代之久,在全国也属罕见,为研究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

  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河北省考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相继发现距今约100万年以来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其中不少发掘项目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受到世界瞩目。围绕这些考古成就,河北出版了《元中都—1997~2003年发掘报告》《泥河湾旧石器文化》《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河北卷》等六十余部考古专著,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

  为了推动考古成果得到创新性发展,河北积极融合技术元素。目前,元中都遗址已完成数字化保护方案,未来将形成以遗址本体为核心,以周边地区草原、山水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景观大格局;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广泛开展遥感影像、机载激光调查,能从更高视角精确测绘,还大规模启用“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考古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修缮保护
让古迹魅力再现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含金量颇高的“金色名片”。目前,全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53项,其中河北有4项8处,分别为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帝陵寝清东陵和清西陵及大运河等。河北一直重视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为文化遗产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位于华北和东北交界处的山海关, 是明万里长城东部一个著名关隘。饱经沧桑的山海关,在承受了战火摧残和自然破坏后,留下千疮百孔。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成立长城保护协调领导机构、设立长城保护专项资金、出台《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广大文物工作者以“原状保护、局部加固、重点修缮”为原则,精心为长城“疗伤”,让长城的独特魅力得到更完美的展现。

  不仅如此,河北还积极探索新的保护办法。抚宁长城保护员制度开创了基层巡查长城的先河,《长城保护条例》将保护员制度列入条例,在全国推广。2017年,河北开始实施长城保护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政府采购方式,在全国属首次创新。目前,山海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每逢夏季,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避暑山庄,就成了无数游客的出行首选。然而,建国初期,避暑山庄内有现代建筑29 处,与这皇家园林的古建筑极不协调。

  为了保护避暑山庄, 在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 当时的地市领导专门成立了“离宫居住单位迁建领导小组” , 拉开了大规模拆迁工作的序幕。搬迁、拆除、清理……恢复了避暑山庄万树园的原貌,为今后的保护与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元寺、隆兴寺……滹沱河边的正定古城,荟萃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953年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管机构———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经过多年不间断的保养维护、抢险加固、重点修缮、修复等, 正定大多古建筑都得到妥善保护,基本恢复了盛世规模和布局。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正定古城,现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光芒四射的河北名片。

  同时,河北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突破进展。河北有邺城遗址、赵邯郸故城(赵王陵)、磁州窑遗址、邢国墓地-东先贤遗址、中山古城遗址等八处遗址以及长城、大运河、万里茶道、明清海防等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和线路,其中,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赵王城遗址、泥河湾遗址群、邺城遗址、中山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几十年来,濒临毁坏的地上文物得到了抢救修复;丰富多彩的地下文物得到了发掘、清理、征集、保护;文物的利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


博物馆建设
讲好独特的燕赵传奇

  随着清晨的阳光洒落大地,位于石家庄市中心的河北博物院也热闹了起来。“北朝壁画、曲阳石雕、石器时代的河北……常设展内容丰富,临时展也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年,带孩子来省博感受历史和艺术,已经成了生活习惯。”石家庄市民王建国说。

  与河北博物院一样,各地市的博物馆建设也卓有成效。“哇,挖出一件陶瓷碎片!”2019年暑假的一天,在沧州博物馆的科技体验厅,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科技手段与沧州历史有机融合,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在。”该馆副馆长王玮介绍说,“自2014年建馆以来,年均接待观众近140万人(次)。”

  蔚县蔚州博物馆远近闻名,它是目前河北建筑面积最大、展览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各类藏品6800余件。走进蔚州博物馆,富足、殷实的文化家底令人叹为观止,丰富而珍贵的藏品传递着历史的回声,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长久的繁荣与文明。

  从省级、地市级,到县级,几十年来,燕赵大地上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如果说“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那么河北已有130余座这样的大学校,国有馆藏文物达1402448件,构成了较为健全的博物馆网络体系。河北文物展览也多次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为了引导和服务社会收藏行为,2017年5月以来,河北省文物局在省内多地持续开展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藏家受益”的社会收藏鉴赏咨询服务活动,此举在国内尚属首创。河北省文物局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工作方案,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目前,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已增至37家,藏品涉及革命历史、陶瓷、钱币等多个领域。

  “博物馆建设绝不是建筑的建设,而是要借这个平台,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宝贵遗产,不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让文物去说话,去讲述好中国故事,让广大群众得到文化的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

  近年来,河北省文物局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推动文物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2019年6月8日,“河北数字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构建面向行业管理与公众服务的数字化双向互动架构体系与交流平台,推动河北可移动文物永久性保存、保护、弘扬传播与开发利用。

  同时,河北积极拓宽对外展览交流项目,推动具有河北特色、展现中华文明的精品文物“走出去”。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河北彩绘持盾武士陶俑等文物参展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走向胜唐展”;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河北鎏金铜释迦多宝像等文物参展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国际美术馆“中国国宝展Ⅱ”;2006年5月至9月,河北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孩儿蹴鞠枕参展德国辛德汉姆市罗塞——彼立楚斯博物馆“球类游戏——足球历史”,河北还积极赴南非参展“华夏瑰宝展”、赴法国参展“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赴捷克和匈牙利参展“华夏瑰宝展”……


牢记使命
河北文保事业仍在破浪前行

  无论严寒酷暑,西柏坡纪念馆总是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解说员的快板声不时回响:“毛主席,亲切的嘱咐牢记住,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让时光穿梭,回到建国初期。“当年,文物工作者和各界人士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自带干粮和工具, 自备树种和树苗,硬是把圣地2000余亩坡场改造成郁郁葱葱的松柏风景林区。”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郭凯介绍说,依山就势建立陈列馆、保护抢救珍贵革命文物……几代人的接力努力,西柏坡纪念馆从往昔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发展成为如今教育内容丰富、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闻名全国的大馆。

  “河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 ,除了西柏坡,还有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的邯郸起义旧址等。”张立方说,据统计,河北现已备案的革命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30家。

  河北文物工作者不忘总书记嘱托,对革命文物展开精心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源源不断的获得为梦想而前行的精神力量。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张立方说,“河北广大文物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推动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

  铮铮誓言看行动。河北广大文物工作者主动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省级文物保护中心与科研基地建设,充实力量,提升装备水平;加强文物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大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启动流失海外河北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工程;加强文物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国有文物资源资产报告制度。

  同时,河北省不断加强文博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育,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深化文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博单位享受科研事业单位的创新政策。

  站在新时代、展望新未来,河北文物保护工作正在新的征程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机遇,京畿大省正乘风破浪。而在这些工程建设的现场,都有考古人员的身影。他们完成了雄安新区的文物调查和起步区的考古勘察工作,为新区建设及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正在全力做好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工作;他们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遗址,发掘了金代章宗时期的行宫遗址,现在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开工;他们梳理了大运河文物名录,现在正在开展《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编辑:刘易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