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见证变迁
一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日期:2018-08-03 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份极不平凡的手稿,一份邓小平同志亲笔草拟的讲话提纲,一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1978年的中国,尽管“四人帮”被粉碎了,但经过十年浩劫,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党的高层迫切需要开展一次大讨论,来解决问题、统一思想。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等共212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十一届一中全会选出的23名政治局委员和3名候补委员,全部通知到会,足见此次会议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随着会程的推进,在陈云等同志的坚持下,会议突破了既定的有关经济的议题,会期也由原定的20天延长到36天。经过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提出了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为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平反,特别是通过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明确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次会议因此也成了一场全局性的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会议,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份珍贵的手稿,就是当年邓小平为这次讲话而亲笔拟写的提纲。手稿共3页近500字。由于日久年深,纸面已经微微发黄。他在16开的白纸上,用铅笔列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七、新的问题。在最前边,还特意加了“对会议评价”一句话。

提纲和讲话稿的起草都是在会议进程中完成的。起初,邓小平请其他同志草拟了另外一份稿子,但随着会议形势的变化,他审时度势,自己亲拟了这份提纲,重新找人起草。据当时讲话稿起草的组织者之一、时任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手稿最后的保存者于光远回忆,12月2日,邓小平找胡耀邦和于光远到他家里谈起草讲话稿的问题。邓小平首先说,想了一下,不准备长稿子。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提纲,谈了讲话稿所要写的几个部分的内容,对需要阐明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都一一做了交代,讲得非常具体,最后将提纲交给他们,指示他们负责重新起草。由于会程已经过半,时间非常紧迫,胡耀邦和于光远赶忙找到国务院研究室的林涧青等人执笔起草。因为有了详细的提纲,邓小平又作了具体的指示,起草讲话的同志就好办了,大约两三天后,初稿就完成了,送交邓小平审阅。在修改稿子的过程中,邓小平又多次召集胡耀邦、于光远等同志谈话,逐字逐句地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不断地深化和充实自己的思想。文稿经过文字润色后,由他最终拍板定稿。

这份提纲手稿本身和讲话稿起草的过程都表明,讲话稿是在邓小平精心设计、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将提纲手稿与最终的讲话稿对照后,就不难看出,无论从整体框架、思想观点,还是主要观念的文字表述上,讲话稿都是根据这份提纲写成的。讲话的内容可以说全是邓小平自己的想法,不但思路是他自己的,而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言也大都是他自己的。

提纲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说明“理论的重要”,随后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争论的必要”,重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号召“全党全民动脑筋”。这个问题就是讲话稿的第一部分“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提纲的第二个问题强调“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要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监督)”,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提出“目前一时期主要反对空头政治”,主张“权力下放”,并清醒地预见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提出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产品质量)来调节”双方之间的矛盾。这些观点都集中体现在讲话稿的第二部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提纲的第三个问题提出了“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的方针,指出“解决遗留问题要快,要干净利落,时间不宜长”,“不要一刀切”;同时强调对“文革”的评价“要大局为重”,“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对于犯错误的人要“给机会”,“总结经验,改了就好”。这些精神在讲话稿的第三部分“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中做了具体的阐述和发挥。

提纲的后四个问题,在讲话稿中被综合为第四部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手稿中,邓小平提纲挈领地写了“学会管理,选用人才,简化手续,改革制度(规章)”几点。明确提出在经济管理方法上,要“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学会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提出要“以一批企业做出示范”搞试点;同时“党委要善于领导”,但“机构要很小”,不能臃肿。在经营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例如“从引进项目开始”来“搞几定”,同时采取“扩大管理人员的权力” ,选用人才、“请点专家”,严格“人员考核的标准”等措施,来发挥责任制的真正作用。在经济政策上,他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的主张,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对“干得好的要有物质鼓励”,同时他还敏锐地觉察到了“国内市场的重要”。对于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多了人怎么办”这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则提出对“多出人员的安置”可以通过“开辟新的行业”等办法来找出路。

当时改革开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还没有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但邓小平的讲话提纲却在思想路线、民主法制、经济体制、遗留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改革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以这份提纲为核心形成的讲话,更加系统和丰富了他的改革思想。邓小平在讲话中坚定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是他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超前的意识。这篇讲话也因此被称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中央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正式闭幕,3天后的12月18日,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的这篇讲话,不仅是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而且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指导思想,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讲话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率先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命运之门向中国打开,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讲话稿起草完成之后,这份提纲手稿就一直保存在于光远手里。2014年1月7日,于光远的夫人孟苏女士,遵照于老遗愿,将这份手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跃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