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博物馆:【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长征主题展 | ||||
|
||||
2016年9月23日至10月31日,纪念主题展览“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 该展览展陈面积2000 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60 米,共展出照片275 张,文物252 件,其中国家一级品33 件。展览开幕以来,各界干部群众踊跃参观。截至10 月22 日,接待观众292254 人,其中团体观众146424 人,零散观众145830 人。观众留言1551 条。 展览内容编排主要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包含前厅、序厅、前言、结束语和六个主体部分: “战略转移踏征程”,主要反映苏区创建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伟大转折定航向”,主要反映中央红军坚持与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浴血奋战勇向前”,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高超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下,各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战斗的胜利。 “革命理想高于天”,形象展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突出展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 “胜利会师开新局”,主要展示各路红军团结奋战、共同北上,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展览在策划上呈献出四大亮点: 一是突出纪念主题。展览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以光辉历程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和重要人物为脉络,编排设计了六个部分主体内容,全面反映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和英雄壮举,深刻揭示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生动诠释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注重展示历史、昭示未来,突出设置“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重要板块,充分阐明长征精神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远指导意义,着力激发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是坚持正确导向。既反映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程,又反映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 军的长征历程;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既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又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整个展览突出反映了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谱写的英雄史诗,深刻揭示党的坚强领导是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是深挖精神内涵。展览围绕展现伟大的长征精神,精选历史图片275张、珍贵文物近252 件、重要论述制字25 幅及统计表格11 个、战例图12 幅;梳理长征故事30 个,如“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皮带的故事”等依托文物、插画国画等形象地予以讲述;着力以丰富多样的文物、权威准确的表述、独具特色的创意把主题阐释好,把内容反映活,努力办成精品展。着力发掘蕴含于故事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大力宣扬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力求产生震撼心灵、引发共鸣的效果。 四是注重艺术呈现。在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坚持用鲜活生动、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厚重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为提升艺术感染力,展览展出艺术品45 件,其中经典油画、雕塑等28 件,新创作油画雕塑等5 件;综合运用主题雕塑、大型景观、油画插画和音视频、组合照等艺术表现形式,努力达到多维立体呈现的展陈效果。红飘带、红旗、红星等主题设计元素贯穿始终,突出营造庄严凝重、大气恢宏的展陈氛围。在展线设计上,注重板块衔接,配置灯光音效和背景色调,力求清晰展现历史脉络、真实再现历史场景。精心设置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 处大型主题景观,打造特色板块和亮点区域,模拟历史环境氛围,强化观众参观的“带入感”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参观体验,使得展览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文/崔波 图/王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