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松毛岭战役:为掩护大部队血战七天七夜 | ||||
|
||||
福建长汀松毛岭,一座覆满茂密松林的大山,是通往龙岩、上杭、长汀、赣南的必经之路。山势连绵起伏,地势极为险要。第5 次反“围剿”时期,成为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屯重兵于此。后因江西兴国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增援,留下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继续驻守。 1934 年9 月23 日,国民党6 个师10 多万人向松毛岭发起猛烈进攻。步、炮之外,还从南昌增派数十架德制“黑寡妇”轰炸机、战斗机轮番助战。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红军战士凭着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在长汀地方武装部队配合下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 为配合松毛岭战役,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茶饭。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成年男子全部参加武装支前工作,门板都卸掉作了担架,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 红军悲壮地坚守了整整七天七夜。民国版《长汀县志》记载:“是役(松毛岭战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9 月30 日,红九军团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观寿公祠大坪,举行誓师大会。当天下午,兵分两路,前往江西瑞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它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赢得了宝贵时间。 松毛岭战役留存的观寿公祠等多处红军长征革命旧址,成为今天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作为中央根据地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这里英勇就义。 岁月悠悠,历史留痕。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和长征文物: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中复村(钟屋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中央第一所红色医院旧址(含毛泽东休养所)——福音医院,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址) ——基督教堂,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辛耕别墅,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刘少奇旧居)——张家祠,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骧阁…… 福建省文物局文物处何经平处长介绍,近年来,长汀紧紧抓住国家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和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的契机,凸显自身红色文化特色,制定整体保护规划,致力保护利用长征革命旧址。在各级财政支持下,投入文物保护、红色旅游经费4000 余万元,其中,长征革命旧址保护投入资金3000 多万元,启动了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六处国保单位、瞿秋白烈士陵园、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中复村等六址、一园、一村工程,旧址文物得到全面维修保护,旧址周边环境得到全面整治,对“长汀革命史”陈列进行了调整改版,重新制作了更高质量的“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长汀”大型陈列,广泛征集,不断丰富馆藏文物。 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推苏区脱贫攻坚步伐,加快老区苏区发展等方面,长汀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张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