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颠沛流离后的回家之路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背后
日期:2015-07-20 作者:徐秀丽 字号:[ ]

大堡子山(局部)

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清晨,阳光打在大堡子山上,明亮寂静。山脚下的西汉水,不知疲倦地流淌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淡淡的心事。

  走近大堡子山,一座并不显眼的“山包”,一层层的梯田上长满了青青的草。

  一场大规模的盗墓活动,一大批流散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让大堡子山从鲜为人知到引人注目。

从惨遭盗掘到抢救性发掘保护

  20世纪80年代末,甘肃省礼县、西和县一带因村民挖掘“龙骨”(即动物化石,是一种中药材)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古代墓葬,由此引发了盗墓活动。1993 年,盗墓活动加剧,大堡子山遗址惨遭疯狂盗掘,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回忆,“当时那个状况惨不忍睹,满山遍野都是巨大的坑洞,就跟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人炸的上甘岭一样的,坑洞连连,满目疮痍。”

  90年代中后期,文物部门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04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以大堡子遗址为中心的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逐渐揭开尘封已久的早期秦文化的面纱。

  十余年间,联合课题组在秦进入中原前的主要活动区域西汉水上游、清水河流域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新发现与早期秦文化有关的古遗址、古墓葬近70 处,对礼县大堡子山等重要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获得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出版刊布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报告、专著、研究文章,秦人族源、早期秦人葬制、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渊源等课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在王辉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已经清理完毕的乐器坑,在乐器坑附近仍然能看到盗洞,南侧最近的一个大型不规则盗洞,长约5.6米,宽3.9米,深3.4米,距离乐器坑边仅0.2米。“这里出土了3 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8件甬钟、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这批文物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该乐器坑是在大堡子山遗址遭多次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王辉说。

  在大堡子山东北侧,有两处墓葬正在发掘中。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领队侯红伟告诉记者,这是由国家文物局审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技术人员进行的新一轮发掘,其中有一处墓葬发现有棺椁,并有“人祭”,出土20件陶器。初步确定为春秋早期至西周晚期。墓葬完全清理后,将根据遗址保护规划进行展示。

打击文物犯罪,追缴被盗文物

  大堡子山遗址盗掘事件发生后,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了打击盗墓专项执法活动,加大了对盗掘古墓葬、古遗址、倒卖走私文物的打击力度和文物保护力度。

  对于流落在国内的文物,文物、公安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追缴,取得较大成效。

  据了解,礼县公安局分别于1996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五次移交给礼县博物馆共计480余件(套)文物,包括一级文物9件(套)、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13件(套)。
2011年,又移交文物124件。这些文物成为礼县博物馆的典藏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也接收了公安部门移交的大堡子山被盗掘文物。1992、2012年,兰州市公安局移交文物16件;1994、1996年,天水市公安局分两次移交文物44件;2010年,礼县公安局移交文物3件。

多方努力,推动流失文物回归

  近日,大堡子山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家了。王辉告诉记者,1994年,著名考古学家韩伟先生最早发现这批金饰品流落到法国。但要真正确定它们就是从甘肃礼县被盗而流失出去的,还需要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证据”。

  在得知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金器文物后,国家文物局即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证据材料,结合收缴、发掘的文物开展成分检测、金相分析等科技鉴定,并积极与法方协商流失文物返还事宜。

  2014年,中法两国联合组建专家小组,对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金饰片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实地考察。两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寻求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最终促成金饰片原捐赠人弗朗索瓦·皮诺、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同意撤销对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再由二人将文物返还中国。

  今年4月至5月,我驻法大使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先后在巴黎和北京接收皮诺先生与戴迪安先生所捐4件鸷鸟形金饰片和28件各形金饰片,法国吉美博物馆原藏大堡子山流失金器实现全部回归。

  其实,大堡子山遗址被盗后,国家文物局和有关文博单位积极努力,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已陆续促成一些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回归祖国。

  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所藏6 件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包括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均有铭文)、秦式鍑1件。经学者考证研究,这些文物均出自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郭炎将自境外征集的2 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国家文物局已从2005年开始启动有关海外流失文物的调查工作,针对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目前,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报告显示,已知有81件文物流失境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比利时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说。“对于仍然流失境外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按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精神,积极通过外交、法律等手段,争取促成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归祖国。”

  文物被盗流失是历史的遗憾,通过努力将非法散失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带回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祖国正翘首以盼,期待那些仍漂泊海外的珍贵文物早日归来。(徐秀丽)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