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媒体报道
人民网:上海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2015-06-16

今天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国家主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各区县政府及相关机构,结合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系列宣传,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挖掘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宣传活动,旨在促进公众广泛参与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上海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大都市,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上海的历史建筑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1986年,上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年初,上海外滩历史文化街区以其“万国建筑博览”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上海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并成立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下设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市文物局组成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历史文化保护的各项协调工作。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上海已形成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目前,上海划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城12片、郊区32片,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144条风貌保护道路(总长度超过100公里);确定了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优秀历史建筑。在此基础上,上海正在积极推进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街坊及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已提出419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初步名单以及118处风貌保护街坊和23处风貌保护道路(街巷)推荐名单并进行社会公示。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文脉将得到更好延续。

在总结上海近30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此次活动围绕 “挖掘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主题,邀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相关管理、科研、设计、实施部门的代表,以及市民代表,共同开展主会场和分会场多项活动。6月13日下午在外滩源举办的主会场活动包括外滩历史文化街区宣布以及黄浦区历保委办公室和同济大学实习基地揭牌;并开展专业讲座,邀请外国专家主讲“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应用”、规划专家主讲“城市旧区更新规划和保护政策研究与对策”、高校专家主讲“挖掘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此外还安排参观活动,涉及全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成果和部分修缮成功案例以及意大利修缮技术等。与此同时,各区的分会场活动也陆续开展,通过历史建筑保护活动进校区、园区和社区,宣传和展示上海的保护管理成果,引导和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保护文化遗产。

(记者 孙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