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各地518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

  5月18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举行。

  今年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口号是“传承民族千古血脉 共创祖国美好未来”。活动现场,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向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铎及虹云颁发“北京博物馆形象大使”聘书,两位形象大使现场朗读了由他们专门为国际博物馆日创作的散文诗《话说博物馆》,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宣读以“传播中华文明 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倡议书。

  老舍纪念馆、宋庆龄故居等8家名人故居联盟,发挥其小而精的特点,推出了“文化名人与民族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巡回展览,通过8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传播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在主会场首展后,将赴军营、学校、社区与乡村进行巡展,年内还将走出国门,远赴非洲肯尼亚。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特别为8家名人纪念馆巡回展览领队、老舍纪念馆馆长杨玉莲授旗。

  随后,已故蒙古族著名画家、原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官布先生的夫人萨沄女士,向首都博物馆捐赠了官布先生先前创作的以《草原英雄小姐妹》《诗人兴会更无前》在内的156幅官布代表画作。

  上述活动结束后,在首都博物馆一层放映厅举办了“一带一路”专题讲座,由原人民日报国际版主编、资深国际记者王南主讲。

  (中国文物报记者   张俊梅)

   

  5月18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对当天来馆观众实行免票参观的优惠,并向观众发放博物馆宣传简介。“孔庙和国子监历史文化展”由具备双语小导游资格的学生志愿者为观众进行讲解,观众还可以通过展览问答的方式,深度参与活动,了解历史文化。对于参与答卷并喜爱国学文化的观众,博物馆还赠送《爱上博物馆》和《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相关书籍。观众也可利用手机免费下载新推出的官方APP软件,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自主使用语音导览、查询等功能进一步了解博物馆。此外,观众还欣赏了由博物馆全新打造的大成礼乐之乐舞表演。

  为庆祝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于5月18日举办国学大讲堂压轴课《古玩字画收藏与鉴赏实例》讲座。国学大讲堂自2012年开讲至今,广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专题讲座,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现已成为首都市民十大学习品牌之一。

  作为中小学生资源大课堂,蓝天工程教育活动基地,博物馆与史家小学分校一同启动“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蓝天工程博览课之十三经石刻”等研究性课程系列学习实践探究活动。首都经贸大学是今年刚刚建立志愿者合作关系的在京高校,今年年内将推出两项巡展,分别为“首善之地,昌明国学——国子监文化巡回展”和“尊师重教,礼仪寻源——祭孔文物图片巡回展”。

  (中国文物报记者 杨逸尘)

   

  中国古代文臣武将多如牛毛,为什么只有79位大臣入祀历代帝王庙?从这些名臣身上,我们能了解到的古代干部“选拔标准”又是什么?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经过两年的整理和制作,“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展览在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正式开幕。

  历代帝王庙是明清时期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的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的188位帝王,东西两个配殿从祀79位功臣名将。为了做好名臣展,博物馆历时两年多,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聘请专家团队进行策划和指导。展览将展板设计成一座座丰碑,绘制出一幅历史长卷,营造出庄重朴实的展陈风格。展览名称“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取自历代帝王庙内的东南碑亭,为清朝雍正皇帝手书,这也是对历代名臣的最高评价。

  展览的主题突出一个“德”字,这也是古代名臣入祀的首要标准。这些名臣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朝中期,是辅佐帝王实现文治武功的中坚力量。既有开国元勋,也有治国良臣,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周公旦、姜子牙、诸葛亮、岳飞、于谦等。展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79块人物展板的下方都配有一个平板电脑,可查询官员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传说轶事,还有相关链接。在单元展板的右下角喷绘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能将感兴趣的展览保存到手机中。

  (中国文物报记者  李政)

   

  “原来戏剧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这些简单易懂的戏剧知识对改善我们的行为举止真的有很大帮助。”这是5月17日,参加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举办的“走进戏剧课堂,体验戏剧奥秘”主题活动后,一位观众的真实感受。

  为配合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推出了一场成人与儿童共同参与的体验活动,希望通过普及戏剧来提高大众的综合素质,提升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活动现场,北京人艺导演唐烨通过戏剧游戏带领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认识戏剧、体验戏剧、实践戏剧。发音吐字、气息运用、站姿仪表、观察力、想象力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领被一一展现,观众们踊跃上台“表演”,体验戏剧的奥秘。

  (中国文物报记者   冯朝晖)

   

  河北:

  5月18日,张家口市张北县元中都博物馆推出了“前进中的博物馆—元朝体育项目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元代体育项目讲座”“我是捶丸小高手”“小小弓箭手”等多种形式。“捶丸”是元代的体育项目,被称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捶丸及蒙古族男儿三艺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捶丸小高手游戏的互动中,各队成员踊跃参与、唱出气势高昂的歌曲,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了元朝文化。

  (侯小会)

   

  江西: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新采用信息化手段,全力打造的手机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号于5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馆区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公众免费提供网络环境下载APP软件,方便观众了解八一纪念馆动态信息、文物精品、展览内容、主题活动等。同日,正式发布新书《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南昌起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与观众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结合馆内红色资源,八一馆推出“革命精神代代传”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分为“讲故事”、“我爱家乡”、“红色歌谣”“魅力·八一”、“军事天地”、“奔跑吧战士”等六个活动单元,以定期走进课堂讲述革命故事,来馆开展队日活动、祭拜革命先烈、学唱红色革命歌谣、培训红领巾小小讲解员等为学生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形式,来引导青少年儿童。该活动已于5月8日启动,并从南昌市珠市小学等招募了14名小小讲解员。“5·18博物馆日”当天,这批培训的小小讲解员正式上岗。 (齐  刚)

   

  广东:

  广东省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推出“丝路荣光,织造未来”系列活动,活动分为“丝路蚕语”、“桑茧爱美丽”和“丝展霓裳”三大主题区。5月16日,观众们在“丝路蚕语”展示区,了解蚕与丝的科普知识,触摸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还参与“桑茧爱美丽”创意手工DIY活动。在当日下午,观众们一睹粤博自开馆以来的首场跨界丝绸时装秀——“丝展霓裳”,尽享一场光与美的视觉盛宴。

  5月17日,粤博举办学生策展人系列活动·南澳文物修复:概念和实践。粤博文保中心王亚丽博士带领学生策展人深入库房和实验室,亲自解说和展示出水文物的修复过程。

  5月18日,粤博当天对公众全天开放,并邀请美国新英格兰水族馆副总裁威廉·斯皮策博士来穗,举办一场关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与推广”的专题讲座。 (粤  博)

   

  新疆:

  5月15日,“折衷·融合——岭南画派名家精品展”在新疆博物馆开幕,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岭南画派名家代表作品65件。5月16日,开展“穿越”博物馆亲子活动。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在博物馆里寻找文物,并且了解相关知识,完成任务的家庭获得了纪念品。5月17日,组织了“我是小小文物家”亲子活动。孩子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朝珠的知识,亲自动手穿朝珠。经过耐心细致的制作,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朝珠“作品”。(孙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