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博物馆条例》3月20日起施行非国有博物馆迎来春天
日期:2015-03-31 浏览次数: 字号:[ ]

山东博物馆开馆四年来累计接待观众突破450万人次。(侯新建 摄影)

  313日,山东省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和博物馆馆长召开学习贯彻《博物馆条例》座谈会,对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进行研讨,对下一步如何抢抓机遇、细化措施、顺势而为,特别是着眼于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推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交流看法。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说,《博物馆条例》作为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是继《文物保护法》之后,文物事业法治化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条例》的出台对文博界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我们要贯彻好、落实好。

  3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条例》共647条,自2015320日起施行。

  谢治秀介绍,《条例》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博物馆的功能定位、藏品保护管理、经营活动、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作了明确规定,内容全面,要求具体,指导性、操作性强,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

  《条例》规定,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尤其是在博物馆设立上,只明确了应当具备的条件,取消了前置审批,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均采取备案制管理。

  山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处孔见说,《条例》实施后,登记程序的简化,将有利于民办博物馆数量的快速增长。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民办博物馆有望占据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条例》明确了博物馆在不从事文物藏品经营、不违背非营利属性、不违反办馆宗旨、不损害观众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山东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慧竹说,《条例》鼓励博物馆开发衍生产品,而这一点恰恰是行业博物馆的薄弱地方。今后山东大学博物馆将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方面进行探索。

  谢治秀介绍,山东将以贯彻实施《博物馆条例》为契机,尽快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把非国有博物馆放在与国有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享有“同等待遇”。到2020年,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达到300家,运行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馆主体多元、办馆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博物馆体制。今年着力打造50家左右特色县级博物馆、30个左右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展览。

  “十二五”以来,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山东博物馆新馆开放四年多来,累计接待观众突破450万人次,比老馆过去20年接待观众的总和还多。

  “十二五”以来,山东省新建、改扩建博物馆100余座,17个地市、文物重点县(市、区)都建立了博物馆,全省目前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73家,免费开放博物馆220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42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取得突破,山东数字化博物馆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行,建立了文物的数据检索、查询和三维多媒体展示系统,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记者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