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历史和现实,在国家博物馆首次阐释“中国梦”,为世界上每一位中华儿女勾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在首都博物馆指出,要“让文物说话”,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在西安博物院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将博物馆提升为凝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笔者作为参与接待总书记的亲历者之一,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博物馆在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仅有可为,还要有所为,更应当大有所为。我们要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珍藏记忆、守护文明是博物馆的历史责任
实现“中国梦”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珍藏民族记忆、守护中华文明是中国博物馆的历史责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向心内聚,中华文明海纳百川、一脉相承。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宅兹中国、汉唐盛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华夏之所以为华夏、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中华文明的最强有力物证。
我国博物馆所珍藏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文明璀璨王冠上的明珠。这些历经风霜兵燹的珍贵文物,可以清晰地还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准确地标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航锚点,鲜活地再现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是展现中国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是培育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的丰富资源,是凝聚56个民族、14亿人民的文化脐带,也是海外游子的乡愁、牵挂和思念。保护好、管理好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只有保护好、管理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才能珍藏民族记忆、守护中华文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因此,我们应当深怀敬畏之心、自豪之情、历史之责,为国家、为民族、为未来“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使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灿若星辰,凝结着中国智慧与民族荣耀的历史遗珍传诸后世,子子孙孙永保用,世世代代永留传。
萃取精华、传承文化是博物馆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萃取文明精华、传承优秀文化、传递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是中国博物馆的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盘活馆藏文物宝藏,让沉睡中的文物“苏醒”。
历史文物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系统、科学研究,把一切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中华文明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萃取文明精华,激活文化基因,传承优秀文化、重铸民族自信,凝聚而成一种强有力的“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潮流激荡中坚若磐石、稳如泰山。
“让文物活起来”还意味着要深入挖掘文明交流的史证,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华文化厚德载物、仁义博爱、扶危济困、互学互鉴,向各国友人传播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热爱和平、互利共赢、共谋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一带一路”等国家宏观战略构想,通过深化馆藏文物研究、凝练跨领域、跨地域课题、筹组主旨性展览,使文物不仅要活起来,还要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和“金名片”,用历史的声音告诉世界,“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息息相通、紧密相连。
史鉴启智、共创未来是博物馆的时代担当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中国博物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我们要发挥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作用,实现博物馆由“物”到“人”的观念转变,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坚定信心、共创民族复兴未来。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博物馆体系,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充分激活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和研究潜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博物馆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我们应当积极吸纳各领域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由时代特色鲜明、主题内容创新的展览,丰富多彩、层次多样的公众教育活动,生动鲜活、独具匠心的文化创意产品,构建全方位的博物馆教育体系,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应当以中华民族发奋图强的历史为线索,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使全体人民在得到熏陶和感悟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应当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坚定中国道路,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我们还应当积极将博物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编撰文化遗产教材,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以物感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使博物馆走向社会,走近民众,成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力量的大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出更绚烂的诗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这片蕴藏着祖先智慧结晶的广袤沃土上,在这条流动着传统文化韶光的历史长河中,内聚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珍贵历史文物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等待着我们勇挑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召唤着我们去呵护、解读与传承。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将中国的博物馆建设成为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放飞复兴梦想的大学校,使每一位中国人通过“润物无声”的“中国情怀”和“中国智慧”滋养,树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坚定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迈进。(西安博物院 张颖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