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陕西加强石刻文物保护工作
日期:2015-01-16 字号:[ ]

唐代帝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遭受着非常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唐代帝陵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了有关政策和法令,完善和加强了管理机构,开展文物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唐陵石刻的人为破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因温度、湿度、酸雨、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唐陵石刻风化和损害还在继续。

为加强对唐陵及乾陵石刻保护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陕西文物部门即开展了对唐陵石刻保护的前期研究、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

唐陵石刻的本体保护工作经历了前期保护研究(1995—2000年),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和报批(2000—2002年),中日唐乾陵、唐顺陵和唐桥陵石刻保护修复实施(2004—2008年)三个阶段。

保护研究

先后开展了乾陵石刻历史沿革及保存现状调查、乾陵石刻区小气候及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乾陵风化石刻物理及水理学性质研究、,乾陵石刻化学风化研究、,乾陵石刻风化侵蚀微观特征研究、,乾陵石刻地衣鉴定及相关研究;乾陵石刻清洗研究、,乾陵石刻裂缝的粘合研究,、乾陵石刻表面封护研究、,乾陵石刻裂隙超声探测研究。

通过研究专家认识到,裂隙((裂缝、开裂))是危害乾陵石刻的长远保存的最具破坏作用的因素,其次是石刻表层的生物危害((地衣的影响))及化学风化;在影响乾陵石刻现存病害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水分((降水))的影响,它不仅会导致裂隙发育加速(冬季的冻融),还参与化学风化过程并满足地衣生长的必要条件。

采用环氧树脂粘合、封闭石刻裂隙,并用有机硅憎水材料——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对石刻表面进行封护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水分对石刻造成危害,是保护乾陵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该课题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首次对大型帝王陵墓石刻保护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国内外在石刻保护研究中的经验,注意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全面保护乾陵和省内外同类型石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方案的编制

2000—2002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合作,对唐十八陵石刻的保存现状、主要病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主要依据《乾陵石质文物保护研究》的成果,对唐十八陵石刻制订了集考古调查、环境整治和石刻本体保护等于一体的《唐十八陵石刻保护修复方案》。

《唐十八陵石刻保护修复方案》于2002年初,经陕西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10月批复“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中日唐乾陵、顺陵和桥陵石刻保护修复实施

2004年1月开始,陕西省文物局与日本国财团法人一一“文化财保护·艺术研究助成财团”达成协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签署“陕西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合作工作协议书”。2004年4月至2008年1 0月,陕西省文物局组织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乾陵博物馆、顺陵文管所和蒲城县文物局等单位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开展合作,实施了乾陵、顺陵和桥陵石刻的保护修复示范工程。

每年,中日专家组定期到现场对项目进展和成效(包括考古、环境整治和保护修复工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和指导。

2009年3月,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全国11位石质文物保护和考古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通过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本项目针对大型“唐代帝陵石刻群”的保护,从石刻的考古调查、环境状况和保存现状的评估入手,通过环境整治规划、保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合理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实施等工作,项目内容丰富、研究工作细致、实施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乾陵石刻保护工作

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原则,对3件病害严重的石刻进行了裂隙的灌浆加固、锚杆加固、开裂缝隙封闭、替换铁箍和去除铁锈、水泥、微生物等保护修复。按照石质文物保护的程序,对西石狮表面的有害微生物进行了去除示范。

专家特别说明:乾陵西石狮地衣的清除处理,是在对乾陵石刻表面覆盖的微生物种类、影响的程度和活动情况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目前国际石质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和程序,采用无损和安全的方法对其进行的清除处理,不是在石刻本体做的清洗试验,是为了解决生物风化的的隐患;去掉的不是文物表面的包浆,也不是文物表面的氧化层,而是石刻本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地衣)。

在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通过环境的研究和整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评估,从石刻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护展示等多方面考虑,对石刻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整治面积5000多平方米,使石刻形制更加清晰,布局更趋完善,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避免了户外石刻由于地基破坏对石刻威胁。

保护效果和后续工作

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的实施,不是为了大规模的开展石刻的保护修复,而是为了兼具唐陵石刻保护技术和理念上的研究任务。通过中日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的研究、示范和效果评估,掌握唐陵石刻科学保护的方法和经验,并为今后继续实施其余石刻的保护修复作技术和理念上的准备。

2012年开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乾陵博物馆合作进行乾陵石刻综合保护修复方案的设计工作,目前方案编制和论证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审批。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