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贯彻落实
正定:古城保护进行时
来源:中国文物报 日期:2015-01-16 浏览次数: 字号:[ ]

  “北方三雄镇之一”“九朝不断代”“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提起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物遗存,土生土长的正定人都能脱口而出,娓娓道来。怀着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正定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正定古城自身独特的历史定位和前进方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饱经沧桑的正定古城以较为完整的历史脉络留传于世。而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的批示“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犹如指南针,在当今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中,为历史城镇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一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正定人保护古城的步伐。

  新年伊始,记者再次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冬日的午后,和煦的阳光泼洒在巍峨的正定南城门外,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城楼台基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拥有千年历史、厚重文化的正定古城安逸、静谧。

  一年前,正定古城保护现场会时,南城门广场上热闹喧嚣的常山战鼓和正定高照表演记忆犹新。如今的南城门外,原来被建筑物占压的城墙裸露出了原始的夯土,城墙修缮工程已如期开工,因冬天上冻正处于停工阶段。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在城墙夯土上探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是城墙脚下一所技校的学生,老师正利用实践课的时间带同学们室外活动。“现在我们都知道国家非常重视正定,作为正定人我们非常自豪,只要是对正定古城保护有利的事我们都赞成、支持。”带队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对一年以来正定城市变化的感受。  

  “保管不当是对祖先的犯罪”

  在《忆大山》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情真意切地追述了他与“正定通”贾大山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正定的真挚情怀。正定是他的第二故乡。自1982年春到正定工作以后,正定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就挂在了他的心头。

  “大山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复,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这是习总书记对贾大山为正定文物保护所做贡献的评价。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站在贾局长后面的这位执政者的身影,体会到了他对古城历史文化保护的坚定支持。

  据了解,1982年春,习近平主动离开条件相对优越的中央机关,来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在正定三年,他对文物保护与文物抢救工作非常重视,亲自抓规划等经费,对正定的古建筑、文化历史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习书记经常和“正定通”贾大山促膝交谈,了解正定、熟悉正定;听取文保所副所长聂连顺古建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和颂扬王士珍的“德威上将军正定王公神道碑”保护不力的情况亲自作出指示,并严肃地说:如果我们保管不当是对祖先的犯罪,要求相关部门和干部做好保护工作。为了得到上级支持,习书记多次联系相关领导并受到省委重视,安排划拨正定172万元用于隆兴寺修缮,使千年古刹再现雄姿。

杏林会堂前纪念碑

  1985年后,因工作关系,习书记离开了正定,但他对正定古城的牵挂依然如旧,先后多次前往正定。2013年8月24日,在怎样保护正定古城的文件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这样的理念源于总书记的长期联系基层,是来自群众的。这是一份非常接地气的批示。”正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为军接受采访时说。

  砥砺前行的保护实践

  国家文物局、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正定古城保护已列为国家文物局的重点工作。2013年下半年,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石家庄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先后前往正定调研,并联合召开了古城保护现场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励小捷四次深入正定,专题调研古城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

正在维修的城墙

  目前正定共有15个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包括6个文物本体保护项目和9个安消防项目,其中正定城墙修缮一期工程暨南城门系统保护修缮已于去年10月开工,拟于今年5月底完成;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陈列展工程已经完成,布展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对公众开放;隆兴寺文物保护工程已由河北省古建所设计完成, 隆兴寺壁画保护维修工程已由敦煌研究院完成设计,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县文庙大成殿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已经获批,拟按法定程序委托山西古建所承建;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已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介入制定保护维修方案;按照先地上后地下、先本体保护修缮后实施安消防程序,9个安消防项目计划今年5月全部开工。

  隆兴寺方丈院,当年梁思成先生到正定调查古建筑时就住在这里。2013年记者到正定时,这座小院正在维修,院里摆满了建筑构件,屋里空空荡荡。再次走进小院,眼前豁然一亮:几进院落紧凑有致,房间面积不大却很精致。当地文物部门精心策划,这里已辟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陈列馆,即将开放,我们先睹为快。陈列馆内,古建知识普及、梁思成古建调研等专题展示与方丈院原状陈列相得益彰,既为游客提供了一处感受历史文化的场所,又弥补了正定没有历史陈列馆的缺憾。

  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

  面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古城保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纵观全国其他古城的发展之路,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正定的古城保护怎样做,曾经是我们面临的困惑。”李为军说。“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市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古城保护,一定要坚持由旧城改造走向古城保护、由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由文化造假走向修旧如旧、由新旧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作为党委、政府的核心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避免盲目拆迁,避免古城过度商业化开发;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改善民生增福祉。”

  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正定始终把规划作为推进古城保护的前提和保障,无论压力多大,绝不轻举妄动,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正定已编制《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隆兴寺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3项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其中11项完成初步方案等待审查。

  正是由于坚守保护城市历史价值的底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底线,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定古城的保护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当我们向群众讲明迁坟是为了修缮城墙时,他们都非常配合。2010年,正定县政府投入500万万,分布在城墙上下的5717座坟墓顺利迁出。只要能妥善处理好当事人的利益关系,群众对古城保护都是拥护和支持的。因为他们心底对正定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古城能变得更好。”李为军说。  

正定自春秋时期建成至今,保存着众多文物遗存,仅在3.6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地带就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凌霄塔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往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些国保单位上,其实众多省保、县保,甚至历史保护建筑都留存着正定古城不可缺少的历史信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一直在凝聚‘秉持正确理念’的共识,正定古城保护不仅是做项目、修古建,最重要的是将承载文化价值的载体保护好。正定是一座文化多元化城市,保护不能单一化”。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告诉记者。

华北大学旧址  杏林会堂

  经他提示,我们实地走访了毗邻隆兴寺西侧的一组近代建筑群——华北大学旧址。这组建筑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56医院营区内,包括杏林会堂、栖贤楼、修女楼等。其中杏林会堂是建于1858年的一座天主教堂,清朝康乾时期,教堂所在地是皇帝西巡正定时的行宫;咸丰年间,主持正定教区的法籍主教董若翰向朝廷租借此地兴建教堂。1948年8月至1949年年底,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在此成立,教堂曾被作为华北大学的礼堂。据说,我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家丁玲的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这里完成的。这里,还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段外国神父保护中国人民的史实。1937年,日本侵略军进入正定,烧杀虏掠。为了保护正定民众,几位神父被日本侵略者活活烧死。杏林会堂前广场上的一通纪念碑,用寥寥几字记载了这几位可敬的外国神父舍生取义的事迹。这处遗址因属部队管理,对它的研究与保护还有待深入。类似的文物遗存还有,有待正定文物部门深入发掘,尽快将其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无论做什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亦不例外。通过项目培养地方文物保护人才是河北省文物局的一贯宗旨。“虽然正定的文物保护人才出现了断层,但是通过一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正定文物人一定会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壮大,成为古城保护的中坚力量。”张立方充满信心。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城保护首先要保住城市的文化之魂,让城市永葆生命活力;古城也是城市,古城保护要以人为本,让居民在古城中住得方便、住得舒心,使古城的生命温度可感可知。和其他古城一样,正定古城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城市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古城保护没有完成时。正如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的,“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神圣的使命。(郭桂香 冯朝晖  特约通讯员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