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座谈会
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 发挥抗战文物社会功能 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座谈会综述

   8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全国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座谈会。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座谈会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主持,部分省、市文物部门代表,抗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代表,科研机构和媒体代表及局机关相关司室负责人参加。

  加强抗战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今年文物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文物局随即于3月印发《关于加强抗日战争时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抗战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和纪念地、博物馆、纪念馆的资源梳理、保护修缮、开放利用、展示提升、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等工作,为迎接今年制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到来,以及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座谈会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召开的交流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做法经验、探讨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有效途径的专题会议。会上,河北、吉林、重庆等省(市)文物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文博单位,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文物报社等直属单位负责人就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对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摸清抗战文物资源状况,为保护利用决策提供扎实依据

  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烙印,其间保留下来的各类抗战文物是对这段历史最为真实和直观的见证,在我国文物资源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抗战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也多种多样。

  为初步摸清全国抗战文物的总体数量、分布和保护利用基本状况,梳理各地保护利用的做法和经验,中国文物报社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承担了“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状况调研”课题。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李耀申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他说,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曲折复杂,以及战火洗礼、自然侵蚀和对近现代文物遗存价值认识的局限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迄今对抗战文物的范畴、数量、分布,以及保护利用的总体状况还没有确切、清晰的把握。他强调“抗战文物”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抗战时期的建筑、史迹等遗存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对抗战事件、人物等重要史实具有直接见证意义的实物、文献等可移动文物,应当是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核心资源;从广义上看,与抗战历史相关的碑、亭、陵园、馆舍等纪念建筑、设施,能够记录和反映抗战历史的图片、影像及艺术作品等资料,也可视其价值纳入抗战文物保护利用视野。对日本侵华罪证、抗战期间的负面人物遗迹等能否列为抗战文物等具体问题,不宜过多纠缠。只要具有抗战历史见证意义,对揭露日伪战争罪恶、激发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的历史遗存、遗物,均可纳入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范畴。  

  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序进行

  座谈会上,童明康指出,抗战文物的真实性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抗战遗址史迹的原真性保护与利用。应在保护抗战文物本体上下工夫,充分挖掘文物本身的价值。

   各地代表就抗战文物专项调研、抗战文物旧址建设、强化抗战文物管理、深入挖掘抗战文物内涵、加强抗战文物的宣传和综合利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

  通过对抗战文物旧址的规划、修缮,对博物馆、陈列馆等的改陈、建设,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功能。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河北省开展了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旧址总体规划和改陈建设、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工程、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建设、察哈尔都统署旧址维修加固等工作,形成一批抗战文物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重庆市文物局局长幸军介绍,重庆市深入开展了全市抗战遗址和抗战可移动文物专项调查,全面摸清该市抗战文物资源情况。通过强化法规保障,明确了全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目标、保护重点、实施步骤等。谈到抗战文物综合宣传和利用的问题,幸军介绍,重庆市将通过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专题展览、积极筹备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抗战文物宣传工作。

  “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对日伪建筑、烈士陵园、抗战密营等进行专项调查”,吉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刚说,吉林省对抗战文物进行建档登记,分类研究,深入挖掘现有抗战文物资源的历史内涵和遗存价值,李刚介绍,通过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涉日文物资源的重视和保护。他还提到,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从而为涉日文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经费保证。

  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做好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各地代表一致认为,应对抗战文物的保护单位进行梳理,争取做到国保单位和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对外开放,对于由部队、机关、企业和学校等使用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创造条件进行局部展示或定期展示。

  谈到文物征集工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说,纪念馆长期以来积极与参加过“芷江受降”典礼的原国民政府将领及其亲属取得联系,其中尤其得到了曾主持芷江受降仪式的萧毅肃遗孀毕文卿女士及其子女的大力支持,获赠珍贵文物。

  对于加强文物本体保护、考古发掘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认为,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强对核心区旧址本体保护,加快推进旧址核心区域内非文物建设拆迁及环境整治工作。云南省保山市文管所所长王黎锐介绍,滇西抗战文物遗迹得到了全面有效的监控管理,部分重点文物如国殇墓园、松山战役旧址、董家沟慰安所等得到了全面或部分修缮、抢险加固。

  加快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展陈提升是统筹抓好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措施。昆仑关战役旧址管委会主任桂志文介绍,该馆对原有常设陈列进行升级,补充代表性文物,运用声光电等新手科技提升展示效果,同时,增设2个常设陈列,全面展示抗战历史。

  创新宣传和利用机制,更好地实现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是各地代表的共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将在今年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基础上,做好2015年的国家公祭筹备工作,通过国家公祭网的宣传、手机客户端的使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的发布等方式,吁请社会力量参与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馆长马增介绍,应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传承红色文化,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

  积极面对和解决抗战文物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抗战文物保护交流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座谈会上,河北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吉林省文物局、昆仑关战役旧址管委会等单位的代表们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抗战文物管理体制需要完善、抗战文物本体保护措施有待改善、抗战文物的利用亟待加强、对抗战遗存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抗战遗存的法律保障有待加强、对抗战遗存保护的经费投入有待增加等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会代表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建言献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侯卫东建议:抗战文物应实现总体层面的体系化保护;应突出抗战类文物的纪念意义;建立抗战文物及旧址数字博物馆;对不同类型的抗战文物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理念。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东风提出,应当将抗战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和维修方案的审批作为专项工作,加快审批速度。李刚提出正视历史、整合资源、健全法规、科学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等五大建议。

  充分发挥抗战文物印证历史、教育人民、服务大局的作用

  励小捷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抗战文物承载着更加深刻的民族情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社会功能,要高度重视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抗战文物印证历史、教育人民、服务大局的作用。

  励小捷充分肯定了各级文物部门和抗战文物管理机构对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通报了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就进一步做好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励小捷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抓紧开展抗战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三是进一步推进抗战文物向社会开放工作。文物部门要结合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增强自觉、提前谋划、整体联动,充分发挥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作用。(中国文物报 郭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