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诞辰活动之一,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5月21日在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等出席开幕式。
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鉴于1959年落成的旧馆建筑(6.5万平方米)难以适应新的事业发展需求,国家决定对原有建筑进行改扩建。2004年,国博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投标,经评标委员会评审,在征集到的10个方案中,最终确定中国建筑科学院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
由于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属于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且位于天安门广场地段,国内外都很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实施方案十分慎重,先后四次召集全国著名建筑、规划、结构、经济、设备和博物馆等方面的专家会议,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论证、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令各方面专家都比较满意的实施方案。在改扩建过程中,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留三面”的设计方案,既保存原有建筑外貌风格,又创造性地实现了新老建筑的协调结合,以及与天安门广场的和谐统一。
新国博改扩建工程2007年3月动工,2010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1日新馆开馆试运行。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为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共分为四个部分:老馆建筑、国际竞标设计方案、修改中标方案、实施方案。观众从中可以了解国家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和实施方案的产生过程,感受中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受到观众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共吸引约600万观众参观。(中国文物报 崔波)